首页

优美女王调教视频调教

时间:2025-05-28 17:20:51 作者:(乡村行·看振兴)毗邻统战破局“出圈” 浙沪乡村绘就共富新图景 浏览量:76114

  中新网深圳9月12日电(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2日下午在深圳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回应称,虽然这里物理空间不大,但却具备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作用,发展优势独一无二,完全能够释放出强大的“化学效应”“乘数效应”。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合作平台,但是,河套与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相比,面积相对较小,总共才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园区3.02平方公里。

  “河套区位条件优越。”朱伟指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处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区内两大口岸跨境直连,周边机场、高铁等交通枢纽便捷联通,与深圳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创新节点形成“半小时科研圈”,与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形成“一小时产业圈”,能够精准高效地联动周边城市、联通国内外市场、链接全球资源,完全有条件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

  与此同时,河套创新活力强劲。“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其中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高校、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国际化水平高;深圳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企业研发投入占比、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申请量等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成果转化能力突出。通过共同开发合作区,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深度对接、叠加放大。

  此外,合作共识度高。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合作区由深港两地共同开发建设,已基本形成高效协作、相互支撑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充分融合“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在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突破,加快打造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小地方能够作大文章,小空间孕育着大希望。”朱伟表示,广东将牢牢把握《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出台实施的有利契机,支持深圳园区做强做优做大“平台”和“通道”功能,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配置资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充分释放重大战略平台的集聚效应、传导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据介绍,深圳园区将重点建立健全“三个联动”,包括联动深圳光明科学城,着力打造大湾区原始创新策源地;联动合作区香港园区,着力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标杆;联动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沿线节点,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节和机构代表参访襄阳

北京今天又暴雨了。不光北京,最近下暴雨的地方太多了,有的地方还遭遇了特大暴雨。为什么这几年极端性降雨比以前多了?有专家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全球变暖,暖空气里面含水量比冷空气多,所以一旦下雨,强度可能就比较大。而且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亚洲的季风也有一些变化,这也导致下雨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强度发生了改变。其实不光是暴雨增加,全球气候不太正常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印度的极端高温等等。面对气候的异常,我们要有充分的警惕,做好充分的准备。(晓说喻言)

天天学习|一封回信里的桑梓情

林剑指出,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以谎言蛊惑世人,停止污蔑抹黑他国,尽快就其为一己私利长期散布虚假信息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尽快就其“欺骗”策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严重伤害一个交代。(制作 刘鹏)

习近平:全球发展倡议提出3年来,已经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了1100多个项目

死亡案例为台中市一名八旬女性,她在家中遭台风吹破的玻璃割伤、因大出血送医不治。最新统计还显示,全台已报告灾情2868件,以“路树倾倒”1251件为大宗,累计曾停电户数近33万,还有7万户等待修复。

专访老挝国会议员本达·翁那冯:老中铁路应该延伸进更多国家

4月30日,四川遂宁,远眺正在建设中的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当日,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铁(简称“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建设工地主塔和架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无人机照片)

“追寻中国作家郁达夫足迹”国际研讨会在印尼举行

会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果发布。川渝两地聚焦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势见效。其中,两地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并组建36个文旅企业等合作联盟;联合编制《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颁布《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巴蜀文脉赓续工程,“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共同创建国家级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交流形成新局面;联合开展巴蜀文旅国际国内推广活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